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小學也會有不適應,前幾名變成幾十名有時無法避免
周軍說,小學也會有一個“不適應”期,孩子由原來的前幾名變成現(xiàn)在的幾十名有時是無法避免的,這種變化歸結起來有兩點:一是內因,即孩子自身的變化;一是外因,即孩子所處環(huán)境的變化。
中學階段,孩子的主觀意識逐漸增強,已開始產(chǎn)生真正屬于自己的判斷和批評性否定。如對學校制度和功課的質疑,認為文憑與未來職業(yè)和事業(yè)沒有直接關聯(lián);對學校老師的評價,認為某個老師對自己有偏見,由對這個老師的不滿而連帶排斥其所教的學科等等。由于尚缺乏社會閱歷和經(jīng)驗,知識和能力也不足,所以其獨立思考往往產(chǎn)生較大的偏差。這種偏差影響了中孩子的判斷力,具體反映在對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興趣、努力程度上,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事實上,孩子對學習成績不良并非完全無動于衷,他自己找不到成績下降的原因,內心也十分害怕和擔憂。如果此時家長一味地嘮叨、指責、懲罰、施加壓力,孩子選擇的往往是排斥甚至是用反應過度的吵架方式來拒絕學習和保護自己。
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孩子通過進入熱點初中,身邊全是經(jīng)過選擇的較好孩子生,競爭少有激烈,對于很多孩子,原來的前幾名變成現(xiàn)在的幾十名往往是無法避免的,這并不代表他現(xiàn)在不再優(yōu)秀了,值得關注的倒是“進去以后,老是無精打采的”,很多家長跟我溝通過,小學選擇什么學校好?我經(jīng)常引用相關人士的話予以回答:“家門口的學校很精彩”、“適合孩子的才是較好的”。其二,中、小學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的要求不同。小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處于半幼稚、半成熟期,自律性薄弱,學習主要依靠老師督促,檢查、指導,教師與孩子的溝通是“傳承式”的教學。到了初中,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后,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通過教師的引導去發(fā)現(xiàn)問題,考查知識面廣,功課也十分靈活,許多中孩子用的學習方法卻還是小學那一套老辦法,他們覺得初中的學習“也不過如此”,到總復習時開幾個“夜車”就行了,激發(fā)不起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習成績下降也就不奇怪了。
這時父母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責備孩子,也不應陷于焦慮和憤怒的情緒之中,而應在分析原因后給孩子以切實的幫助,即指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