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囚綠記》讀后感-高中語文必修2先進單元!《囚綠記》作者陸蠡,文章借物抒情,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風格含蓄委婉。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囚綠記》讀后感-高中語文必修2先進單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囚綠記》讀后感-高中語文必修2先進單元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裴多菲的這首詩是我看過《囚綠記》之后的先進感受。自由的靈魂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縛,總是執(zhí)著追求著。
《囚綠記》的作者陸蠡是個文人,更是位戰(zhàn)士。他有著文人的敏感靈性、溫和與風骨,又有著戰(zhàn)士堅貞不屈的氣節(jié)和革命精神。作者是寂寞的,所以當他看到那破窗外生機勃勃長勢正好的常春藤時,幾乎立即就決定了自己的住所,與常春藤相伴。那不只是一株植物,也是作者的朋友。“我”和常春藤絮語,盼它成長,聽它聲音,看它跳舞,以至于難以自禁地將它囚入房中。在那樣壓抑的環(huán)境中,常春藤那生機盎然的綠顯得如此清新自然、舒心兒富有活力。這對當時壓抑的人是多么大的誘惑!
但是肉體可以被束縛,靈魂卻無法被拘留。被囚在屋中的藤蔓仍然渴望著外界的自由與陽光。它的枝條“依舊伸長,依舊攀援,依舊舒放”,但“較好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著原來的方向。”正如作者所說,“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鎖到暗黑的室內(nèi)”是一種過失。但是,那綠色比喻的“蔥蘢的愛和幸福”、“猗郁的年華”讓“我”無法自拔。那生機勃勃的綠,為“我”作著無聲的歌唱,裝飾了“我”過于抑郁的心情。即使那綠藤因失去自由和陽光而漸漸沒了青蔥的顏色,變得嬌弱,即使“我”因此而自責,也仍然舍不得放棄這份溫暖,如同荒漠中的人對于水源的渴求與不舍。那是一種“生的歡喜”,后來作者離開北平,那片綠色才得以釋放。
被囚在上海的陸蠡,一別經(jīng)年,再次回憶起那時北平公寓外的那株常春藤,也許是感同身受,有感于那株綠藤與自己命運的相似性,于是寫下了《囚綠記》這篇散文。當年的常春藤與現(xiàn)在的自己是如此相似,同被囚禁,體驗著生之歡欣,生之艱辛,卻不屈服于黑暗,不放棄對自由的向往與追求。這里的綠再不是單純的色彩或者植株,它更是一種氣節(jié)。生命的不屈服就在這里,民族的不屈服就在這里。這綠藤在作者心中已恍惚化成了被囚的自己,化成了被壓迫的中華民族。綠藤的不屈與固執(zhí),便是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對家國的忠貞,便是中華民族的頑強和反抗。
就如作者在《囚綠記·序》中所說,“這心靈起伏的痕跡。我用文字的彩衣給它穿扮起來,猶如人們用美麗的衣服裝扮一個靈魂;而從衣服上面并不能窺見靈魂,我借重文采的衣裳來逃避穿透我的評判者的銳利的眼睛。我永遠是膽小的孩子,說出心事來總有幾分羞怯”,這集子就是我的一些吞吐的內(nèi)心的呼聲”。作者的文筆是細膩含蓄的,沉靜、縝密而又醇厚,《囚綠記》亦如是。陸蠡將內(nèi)心洶涌澎湃的情感束縛藏匿于深沉樸實的文字中。表面越顯平靜,內(nèi)心越是喧囂激昂!肚艟G記》這篇散文是隱晦的,作者把一切都寄托在了對那株常春藤的回憶之中。文章的較后,作者對于常春藤的期望與祝愿,也是對中華民族抗戰(zhàn)的美好祈愿。
《囚綠記》這篇文章是一篇關于生命與自由的吶喊。
推薦閱讀:跟王健林學制定小目標,拿下高三一輪復習
請點擊下載附件 | |||
|
點擊下載:《囚綠記》讀后感-高中語文必修2先進單元.zip |
《囚綠記》讀后感-高中語文必修2先進單元!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