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中考文言文鑒賞閱讀:《游白水書付過》
原文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余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譯文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與小兒子蘇過游白水佛跡院,在溫泉中沐浴,水很熱,它的源頭大概能把東西煮熟。
沿著山向東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一百丈。山上有八九個彎道,每個彎道處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拴住石頭從上往下送入五丈,還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飛濺,聲音如雷鳴般轟響,令人既歡喜又畏懼。水邊的懸崖上有幾十處巨大的腳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佛跡。
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在夕陽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燒,十分的壯觀。或彎腰或抬頭看過這些山谷。到了江邊,此時月亮從山后面出來,我用船槳擊打著江心,用雙手捧著像碧玉般的水倒映著的月亮。
回到家已是二更時分,我與蘇過再次飲酒,吃著橄欖菜;仡^看自己的影子,有種蕭索感,就再也睡不著了。寫下這些文字交給過兒。蘇東坡記。
賞析
《游白水書付過》是蘇軾描述自己和小兒子蘇過泡溫泉和游覽佛跡院的一天,表達了東坡清素的閑情逸致,以及隨遇而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作者于紹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還陽羨(今江蘇宜興),獨與幼子蘇過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與幼子過游覽白水后,寫給他的一篇游記小品。文中記述了溫泉、瀑布、佛跡及百姓燒山的景觀,文末流露出孤獨頹唐的情緒。
蘇軾五十八歲時又一次被放逐,以寧遠軍團練副使的虛銜,安置在惠州(今廣東惠州)。紹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達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寫了這篇短文。漫筆記錄,可見當地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