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點到直線距離是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較短,這條垂線段的長度。目標在于通過對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推導,提高孩子對數(shù)形結合的認識,加深用“”來處理“圖形”的意識。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希望能幫到大家!
公式整理
一、總公式:設直線 L 的方程為Ax+By+C=0,點 P 的坐標為(Xo,Yo),則點 P 到直線 L 的距離為:
考慮點(x0,y0,z0)與空間直線x-x1/l=y-y1/m=z-z1/n,有s=|(x1-x0,y1-y0,z1-z0)×(l,m,n)|/√(l²+m²+n²)d=√((x1-x0)²+(y1-y0)²+(z1-z0)²-s²)二、引申公式:公式①:設直線l1的方程為
;直線l2的方程為
則 2條平行線之間的間距:
公式②:設直線l1的方程為
;直線l2的方程為
則 2條直線的夾角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推導過程,并且會使用公式求出定點到定直線的距離;
(2)了解兩條平行直線的距離公式,并能推導
過程與方法目標:(1)
通過對點到直線距離公式的推導,提高孩子對數(shù)形結合的認識,加深用“”來處理“圖形”的意識;(2)把兩條平行直線的距離關系轉化為點到直線距離。
證明方法
定義法證:根據(jù)定義,點P(x₀,y₀)到直線l:Ax+By+C=0的距離是點P到直線l的垂線段的長,設點P到直線的垂線為l',垂足為Q,則l'的斜率為B/A則l'的解析式為y-y₀=(B/A)(x-x₀)把l和l'聯(lián)立得l與l'的交點Q的坐標為((B^2x₀-ABy₀-AC)/(A^2+B^2), (A^2y₀-ABx₀-BC)/(A^2+B^2))由兩點間距離公式得
PQ^2=[(B^2x₀-ABy₀-AC)/(A^2+B^2)-x0]^2+[(A^2y₀-ABx₀-BC)/(A^2+B^2)-y0]^2=[(-A^2x₀-ABy₀-AC)/(A^2+B^2)]^2+[(-ABx₀-B^2y₀-BC)/(A^2+B^2)]^2=[A(-By₀-C-Ax₀)/(A^2+B^2)]^2+[B(-Ax₀-C-By₀)/(A^2+B^2)]^2=A^2(Ax₀+By₀+C)^2/(A^2+B^2)^2+B^2(Ax₀+By₀+C)^2/(A^2+B^2)^2=(A^2+B^2)(Ax₀+By₀+C)^2/(A^2+B^2)^2=(Ax₀+By₀+C)^2/(A^2+B^2)所以PQ=|Ax₀+By₀+C|/√(A^2+B^2),公式得證。
二、函數(shù)法證:點P到直線 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的較小值就是點P到直線的距離。在上取任意點 用兩點的距離公式有,為了利用條件上式變形一下,配湊系數(shù)處理得:當且僅當時取等號所以較小值就是
三、不等式法證:點P到直線 上任意一點Q的距離的較小值就是點P到直線的距離。由柯西不等式:當且僅當時取等號所以較小值就是
四、轉化法證:設直線 的傾斜角為 過點P作PM∥ 軸交于M顯然所以易得∠MPQ= (圖2)或∠MPQ=(圖3)在兩種情況下都有所以
五、三角形法證:P作PM∥ 軸交于M,過點P作PN∥ 軸交于N(圖4)由解法三知;同理得在Rt△MPN中,PQ是斜邊上的高
六、參數(shù)方程法證:過點作直線 交直線于點Q。(如圖1)由直線參數(shù)方程的幾何意義知,將 代入 得整理后得當時,我們討論 與 的傾斜角的關系:當為銳角時 ()有(圖2)當為鈍角時 ()有(圖3)得到的結果和上述形式相同,將此結果代入①得
七、向量法證:如圖五,設直線的一個法向量,Q直線上任意一點,則。從而點P到直線的距離為:
小編推薦:
2018北京中考數(shù)學知識點:二次函數(shù)頂點
初中數(shù)學知識口訣大全:用常規(guī)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愛智康初中教育頻道分享的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到這里就結束啦,有關初中數(shù)學輔導的課程,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學習靠的是日積月累,絕不可以眼高手低。只要大家學習認真,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學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