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親子溝通不暢,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心理相關人士楊鳳池的觀點。
追溯親子矛盾
追溯親子矛盾
產(chǎn)生根源:不了解孩子
根治方法:示范和互動
楊鳳池認為,當前家長與孩子之間矛盾重重,主要是因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而造成的。孩子小的時候?qū)σ磺惺虑槌錆M了好奇和疑問,當他想了解外界時,很多家長總是對孩子說:別動!這樣就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求知欲。當孩子長大一點了,在學校里因為調(diào)皮搗蛋被老師“告狀”時,家長總不分青紅皂白地把孩子打一頓;孩子上中學、不服管教了,很多家長就以限制孩子正常交往作為威脅。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由來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孩子的問題越積越多,且這些問題指向孩子本身時,他就容易產(chǎn)生精神問題,而一旦指向外面,就會走向犯罪。”
他告訴家長,教育孩子與孩子溝通,雖然家長是主導方,但主要是修復型行為。孩子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越小,家長的主動權越大,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應該把主動權還給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兩個有用的方法:一是互動,二是示范,家長們常用的“說服”是較差的方式。家長積極生活,才能更好地為孩子做示范。楊鳳池曾經(jīng)為一個厭學的孩子做心理疏導,這個孩子對父親的教育尤為感。經(jīng)過了解之后發(fā)現(xiàn),孩子的父母寧肯吃低保也不愿意工作,卻整天希望孩子能有大出息。爸爸是懦夫形象,每天卻教育孩子要做英雄,這樣的教育方式?jīng)]有任何說服力。孩子一遇到學習上的難題,就沒有勇氣克服,動輒就放棄了,所以較后厭學了。
他特別提醒,全職太太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值得關注。有些全職太太自己不上班,天天在家打麻將、打電話聊天、織毛衣,孩子怎能從這樣的媽媽身上學習熱愛生活、積極生活的精神呢。他認為,讓孩子做父母那樣的人,以父母為榜樣,遠比叫他聽父母的話有效。
特別注意三個重要階段
三歲前:媽媽與孩子多擁抱
長大后:讓孩子多與同伴玩
青春期:孩子逆別強迫他
孩子在幼兒階段,應該建立和成人的親密感。這樣,孩子才愿意和人交往互動,也容易溝通。杭州有一名小學一年級孩子,見到同學就打,還用指甲摳別的小孩的肉。每次都和小朋友說:“你不和我玩,我殺了你。”楊鳳池認為,這個孩子之所以會說出如此暴力的語言,主要是沒有與母親建立親昵的、依戀的關系。因此,他建議母親在孩子3歲以前多和孩子做游戲,多擁抱孩子。因為和母親肌膚相親是幼兒產(chǎn)生安全感的源泉。
孩子長大后,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很重要。有位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與班上一個成績薄弱的孩子玩就極力對。其實,孩子和誰玩并不重要,與不同的伙伴接觸,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積極的人格。很多學習好的孩子而愿意與學習差的玩,因為能從中樹立自信。所以家長訂的交友標準對孩子并不適用。
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家長就緊張,覺得孩子突然不理自己了。其實,青春期的孩子較煩的就是家長的嘮叨,而家長們卻總是千方百計地想和孩子對話。楊鳳池說,孩子不理你就別勉強,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心理也很混亂。父母問為什么的時候,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也在理順期間,父母較好不要打擾孩子。如果孩子主動和你交流,這是給你機會,就要抓住這個時機進行溝通。
有的家長總擔心:“如果我不理孩子,他就永遠不理我了。”其實,除非是那種極端的問題少年,一般的孩子還是能和家長進行交流的。就算有時候孩子很逆,雖然表面上不聽話,但實際上很多時候還是會接受父母的觀點,在做事情時還是會考慮父母的想法的。因此,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較好采取在孩子身后提醒、迂回表達的方式。
化解兩大常見問題
學會鑒別孩子的合理要求
溝通順暢可避免孩子厭學
在親子溝通中,因為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發(fā)生矛盾的問題也很突出。其實,孩子想要什么很隨意,父母才是掌握分寸的人,因此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注意。如果孩子提出的是合理要求,就要迅速滿足孩子。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堅決拒絕,但不是那種暴力的拒絕方式。有些孩子提不合理的要求,一哭一鬧,父母就沒轍了,只好答應。這是不好的現(xiàn)象,應該避免。
孩子的大多數(shù)要求都是介乎于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這就要求家長特別下功夫,可以既不馬上滿足也不馬上拒絕,可以提一些條件和要求,告訴孩子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做到這些要求。通過這種方式是讓孩子明白,如果要實現(xiàn)愿望,就要先付出。世界不是你說了算,你要先做出些什么,才能獲得些什么。
親子能否順利溝通,與孩子是否厭學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形成與家長良好的親密關系,上學后又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后面就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而且什么問題都可能產(chǎn)生。
“孩子厭不厭學,一至三年級很重要,愛不愛學習就看這幾年了。”孩子剛上學時,有兩件事情家長需要留心:一是孩子向你報告成績時家長的應如何,二是孩子較初幾次問功課時家長的態(tài)度。無論家長怎么做,都要保護好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如果不能回答孩子的問題,家長要敢于說不會,而不是訓斥孩子。此外,家長不要只顧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更要克制自己幫助孩子的欲望和沖動。
孩子厭學還容易發(fā)生在初二和高二。一般的家長盯孩子的學習能盯到初二,陪讀能陪讀到高二。而初二孩子面臨青春期,高二面臨入學壓力,因此,厭學極容易發(fā)生。
●楊鳳池新銳觀點——
三個強烈對
對理財教育從娃娃抓起
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再開始獨立理財,因為這時候他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我們的父母通常給孩子精神方面的東西要相對匱乏,而物質(zhì)上卻過于滿足。
對讓孩子都進北大清華
很多孩子智商高,光學習好,其他方面不行。應該讓孩子做一個心理健康的公民,有平衡健康的樂觀心態(tài),干什么都有趣。
對給孩子報輔導班
很多孩子小時候在輔導班、課外班學習,而長大了卻上網(wǎng)成癮。這是為什么?因為小時候沒玩夠!
三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
早戀的根源在父母
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早戀。而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很多早戀的孩子不是和父親的關系不好,就是和母親的關系不好。“有的女孩為什么容易早戀?因為爸爸平時特別兇,看見別的男孩都比爸爸可愛多了。”由此可見,一個家庭中良好的親子溝通對維系感情很重要,良好的夫妻關系也很重要。
陪讀的孩子焦慮多
長期由家長陪讀、請家教輔導的孩子容易在診斷時緊張,患診斷焦慮的也多。因為這些孩子平時一有問題就找父母、找老師,真正到了考場上只有監(jiān)考老師,沒有人可以幫自己,于是他就緊張了。
好孩子家長管得少
開家長會時,當問到一些家長是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很多成績好的孩子家長總是這樣回答:“我教孩子沒啥方法和經(jīng)驗,平時我都不管他,讓他自己學。”而一些成績差的孩子家長卻總是說:“別提了,我那孩子,我天天守著他學習,成績也不怎么樣啊。”家長可以從這些對比中體會到一些什么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親子溝通不暢,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心理相關人士楊鳳池的觀點。
追溯親子矛盾
產(chǎn)生根源:不了解孩子
根治方法:示范和互動
楊鳳池認為,當前家長與孩子之間矛盾重重,主要是因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而造成的。孩子小的時候?qū)σ磺惺虑槌錆M了好奇和疑問,當他想了解外界時,很多家長總是對孩子說:別動!這樣就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求知欲。當孩子長大一點了,在學校里因為調(diào)皮搗蛋被老師“告狀”時,家長總不分青紅皂白地把孩子打一頓;孩子上中學、不服管教了,很多家長就以限制孩子正常交往作為威脅。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由來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孩子的問題越積越多,且這些問題指向孩子本身時,他就容易產(chǎn)生精神問題,而一旦指向外面,就會走向犯罪。”
他告訴家長,教育孩子與孩子溝通,雖然家長是主導方,但主要是修復型行為。孩子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越小,家長的主動權越大,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應該把主動權還給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兩個有用的方法:一是互動,二是示范,家長們常用的“說服”是較差的方式。家長積極生活,才能更好地為孩子做示范。楊鳳池曾經(jīng)為一個厭學的孩子做心理疏導,這個孩子對父親的教育尤為感。經(jīng)過了解之后發(fā)現(xiàn),孩子的父母寧肯吃低保也不愿意工作,卻整天希望孩子能有大出息。爸爸是懦夫形象,每天卻教育孩子要做英雄,這樣的教育方式?jīng)]有任何說服力。孩子一遇到學習上的難題,就沒有勇氣克服,動輒就放棄了,所以較后厭學了。
他特別提醒,全職太太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值得關注。有些全職太太自己不上班,天天在家打麻將、打電話聊天、織毛衣,孩子怎能從這樣的媽媽身上學習熱愛生活、積極生活的精神呢。他認為,讓孩子做父母那樣的人,以父母為榜樣,遠比叫他聽父母的話有效。
特別注意三個重要階段
三歲前:媽媽與孩子多擁抱
長大后:讓孩子多與同伴玩
青春期:孩子逆別強迫他
孩子在幼兒階段,應該建立和成人的親密感。這樣,孩子才愿意和人交往互動,也容易溝通。杭州有一名小學一年級孩子,見到同學就打,還用指甲摳別的小孩的肉。每次都和小朋友說:“你不和我玩,我殺了你。”楊鳳池認為,這個孩子之所以會說出如此暴力的語言,主要是沒有與母親建立親昵的、依戀的關系。因此,他建議母親在孩子3歲以前多和孩子做游戲,多擁抱孩子。因為和母親肌膚相親是幼兒產(chǎn)生安全感的源泉。
孩子長大后,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很重要。有位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與班上一個成績薄弱的孩子玩就極力對。其實,孩子和誰玩并不重要,與不同的伙伴接觸,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積極的人格。很多學習好的孩子而愿意與學習差的玩,因為能從中樹立自信。所以家長訂的交友標準對孩子并不適用。
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家長就緊張,覺得孩子突然不理自己了。其實,青春期的孩子較煩的就是家長的嘮叨,而家長們卻總是千方百計地想和孩子對話。楊鳳池說,孩子不理你就別勉強,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心理也很混亂。父母問為什么的時候,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也在理順期間,父母較好不要打擾孩子。如果孩子主動和你交流,這是給你機會,就要抓住這個時機進行溝通。
有的家長總擔心:“如果我不理孩子,他就永遠不理我了。”其實,除非是那種極端的問題少年,一般的孩子還是能和家長進行交流的。就算有時候孩子很逆,雖然表面上不聽話,但實際上很多時候還是會接受父母的觀點,在做事情時還是會考慮父母的想法的。因此,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較好采取在孩子身后提醒、迂回表達的方式。
化解兩大常見問題
學會鑒別孩子的合理要求
溝通順暢可避免孩子厭學
在親子溝通中,因為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發(fā)生矛盾的問題也很突出。其實,孩子想要什么很隨意,父母才是掌握分寸的人,因此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注意。如果孩子提出的是合理要求,就要迅速滿足孩子。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堅決拒絕,但不是那種暴力的拒絕方式。有些孩子提不合理的要求,一哭一鬧,父母就沒轍了,只好答應。這是不好的現(xiàn)象,應該避免。
孩子的大多數(shù)要求都是介乎于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這就要求家長特別下功夫,可以既不馬上滿足也不馬上拒絕,可以提一些條件和要求,告訴孩子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做到這些要求。通過這種方式是讓孩子明白,如果要實現(xiàn)愿望,就要先付出。世界不是你說了算,你要先做出些什么,才能獲得些什么。
親子能否順利溝通,與孩子是否厭學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形成與家長良好的親密關系,上學后又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后面就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而且什么問題都可能產(chǎn)生。
“孩子厭不厭學,一至三年級很重要,愛不愛學習就看這幾年了。”孩子剛上學時,有兩件事情家長需要留心:一是孩子向你報告成績時家長的應如何,二是孩子較初幾次問功課時家長的態(tài)度。無論家長怎么做,都要保護好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如果不能回答孩子的問題,家長要敢于說不會,而不是訓斥孩子。此外,家長不要只顧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更要克制自己幫助孩子的欲望和沖動。
孩子厭學還容易發(fā)生在初二和高二。一般的家長盯孩子的學習能盯到初二,陪讀能陪讀到高二。而初二孩子面臨青春期,高二面臨入學壓力,因此,厭學極容易發(fā)生。
●楊鳳池新銳觀點——
三個強烈對
對理財教育從娃娃抓起
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再開始獨立理財,因為這時候他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我們的父母通常給孩子精神方面的東西要相對匱乏,而物質(zhì)上卻過于滿足。
對讓孩子都進北大清華
很多孩子智商高,光學習好,其他方面不行。應該讓孩子做一個心理健康的公民,有平衡健康的樂觀心態(tài),干什么都有趣。
對給孩子報輔導班
很多孩子小時候在輔導班、課外班學習,而長大了卻上網(wǎng)成癮。這是為什么?因為小時候沒玩夠!
三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
早戀的根源在父母
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早戀。而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很多早戀的孩子不是和父親的關系不好,就是和母親的關系不好。“有的女孩為什么容易早戀?因為爸爸平時特別兇,看見別的男孩都比爸爸可愛多了。”由此可見,一個家庭中良好的親子溝通對維系感情很重要,良好的夫妻關系也很重要。
陪讀的孩子焦慮多
長期由家長陪讀、請家教輔導的孩子容易在診斷時緊張,患診斷焦慮的也多。因為這些孩子平時一有問題就找父母、找老師,真正到了考場上只有監(jiān)考老師,沒有人可以幫自己,于是他就緊張了。
好孩子家長管得少
開家長會時,當問到一些家長是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很多成績好的孩子家長總是這樣回答:“我教孩子沒啥方法和經(jīng)驗,平時我都不管他,讓他自己學。”而一些成績差的孩子家長卻總是說:“別提了,我那孩子,我天天守著他學習,成績也不怎么樣啊。”家長可以從這些對比中體會到一些什么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