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請檢查你輸入的網(wǎng)址是否正確。
2.如果您不能確認訪問的網(wǎng)址,請瀏覽愛智康網(wǎng)站地圖查看更多網(wǎng)址。
3.您也可以返回首頁。
診斷中常被忽略的問題3
“正確”答案與“得分”答案
按照齊老師和許老師的說法,當前被普遍認同的作為科學的知識是基于經(jīng)驗的,所以任何一種所謂的“正確”,都有相對性。那么,具體在診斷中,考生到底應該怎樣把握答題的思想呢?
“這首先要了解出題者的想法和價值觀。”齊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中學試題中曾有羚羊跳懸崖的故事。說一群羚羊遇到危險,要跳上對面的懸崖。為了維護種族的延續(xù),一些老弱病殘的羚羊會先跳,并讓年輕力壯的羚羊蹬踏自己的身體跳上懸崖。而老羚羊也會因此失去生命。對于這個故事,考生應該怎么分析?齊老師表示,對此試題的答案中已潛在地持著一種肯定的態(tài)度的,希望引導孩子在處理個人與共同體利益沖突時有一種“舍身”的意識。所以,在回答這樣的問題時,考生就要與出題者保持同樣的價值觀,才能拿到。否則,一味地強調個人的人權,只能被認定為錯誤的、偏激的、片面的答案。
“但其實,強調個人的獨特意義也未必一定是錯的。”齊老師說,與羚羊跳懸崖類似的例子也曾發(fā)生在19世紀的哈遜灣部落。當時因物資匱乏,部落流行勒死年老體衰父母的道德規(guī)則和習俗。“同樣是為了維護共同體的利益,年老者自愿舍棄了自己的生命,但哈遜灣的情況卻很難被人們所贊頌。”齊老師分析道,目前的中、高診斷題,尚未上升到這樣的“道德兩難”的層面去分析問題,而是以一種相對固定的價值觀對孩子進行引導。“就像福建高考《寂靜錢鐘書》的例子,對‘格調’一詞的分析,出題者已有了自己的答案。盡管這個答案未必與文本自我言說的意義相同,也未必與作者想要表達的意義相同,但出題者還是潛在地憑經(jīng)驗肯定了自己的答案是對考生較好的引導。”齊老師說,拋開對這種經(jīng)驗和高考制度的評價,單就學習技巧而言,考生要想拿,就一定要與出題者保持一致。
“這也是很多老師都注重診斷試題的根本原因。”許老師補充道,因為中、高考出題者的思路往往不會有很大變化,所以試題才是考生把握出題者思路的較好工具,也是考生較好的復習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