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yù)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考場作文如何結(jié)妙尾
古人在談到結(jié)尾時常以“豹尾”為標準,是指結(jié)尾時筆法要簡結(jié)、明快、干凈利落,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請看近中考助力能力文的結(jié)尾技巧。
技巧一:首尾呼應(yīng),凸顯主旨
(首)都說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都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較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遠記住先哲的那句良訓: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選自湖荊州中考助力能力文《把夢想帶給花季》)
技巧點撥:首尾呼應(yīng)是考場作文中較實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況是作者先在開頭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結(jié)尾時再次強調(diào),照應(yīng)開頭,從而使文章的中心 鮮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運用首尾呼應(yīng)的方式,以優(yōu)美的詩一般的語言凸顯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較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
(首)有一種光華,籠罩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一種火苗,躍動在民族靈魂的奧林匹克山上;有一種烈焰,溫暖了綿遠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們不能因為屢受傷害就失去與丑惡斗爭的信心,因為我們需要守衛(wèi)我們的精神火種——友善!(選自河南中考助力能力文《守衛(wèi)精神的火種》)
技巧點撥:這是一篇考場議論文的開頭與結(jié)尾,與上例相比,此例為簡潔明快,開頭提出論點,迅速入題,結(jié)尾再次反復,呼應(yīng)開頭,加強了論證的力度。
技巧二:言為心聲,呼喚號召
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吧,把愛心帶給他人,帶給那些失學兒童,帶給那些孤寡老人……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當你把愛心獻給他人時,你也獲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選自湖北荊州中考助力能力文《把愛心帶給他人》)
二十一世紀,我們是祖國的春天,我們不是我們的父母,熱情奔放是我們的性格,我們不需要守那些規(guī)矩,打破陳規(guī),讓我們腦中的那團熱情火燃燒得更 猛烈,把我們的笑聲、愛心串在一起,讓全世界籠罩在愛之中。要笑就笑個痛痛快快,要哭就哭個歇斯底里,不要壓抑自己,不要讓那陳舊的觀念束縛著,不要隨便 改變自己,請記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給我一點陽光就這么燦爛。”(選自福建省中考助力能力文《給一點陽光就這么燦爛》)
技巧點撥:考場作文講究情感真摯,要寫出自己對真善美的呼喚,對假丑惡的鞭撻。這種情感不僅局限于自己,還可以在文章結(jié)尾發(fā)出真摯的呼喚,號召 大家一起去追尋真善美,一起去鞭撻假丑惡。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喚,言為心聲,表現(xiàn)了自己美好未來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詞急切,個性十足,表情達意毫無 遮掩,向所有的同齡人發(fā)出了真情的呼喚,有力的突出了主題,給讀者以強烈的心靈震憾。
例:好心情之旅不會結(jié)束,請你讓自己的人生成為永遠的好心情之旅吧,給自己也給他人留一份好心情!(選自2005年江蘇常州以“好心情之旅”為話題的助力能力作文《好心情之旅》)
解讀:展望號號式的結(jié)尾,能夠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傾向和良好愿望,引導人們一起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奮斗。
技巧三:巧妙發(fā)問,引入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偉大的。是神奇的。它與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緊。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嗎?
技巧點撥: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要具有哲理啟發(fā)性。如同欣賞一支優(yōu)美的樂曲,曲雖終但余音繚繞,給人留下無窮的韻昧。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結(jié)尾巧妙發(fā)問,引發(fā)讀者思考,將文章的意蘊加以深化。體現(xiàn)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與獨特性。
不同的話有不同的影響,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視野,不同的哈哈鏡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會有不同的行動,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樣子,不同的評 價造就孩子不同的命運。何必要讓自己狹小的視角不公地評價一個人、傷害一個人,何必要熄滅風中的燭光,何必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無個性 的模型?(選自湖北省中考助力能力文《哈哈鏡中的我》)
技巧點撥:這段結(jié)尾針對老師的評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說明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老師不必磨滅孩子個性,較后再以問句結(jié)束,啟示人們進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內(nèi)涵。
例:我忽然明白了讓的技巧,生活的繁雜與我無關(guān),我不必整天想著讓開他們,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寧靜,尋找一條平和的人生之路,平平穩(wěn)穩(wěn)地走下去。做一個心靈的隱士,又何必一定要讓開世間的繁雜?(選自2005年江蘇揚州以“讓”為話題的中考助力能力作文《讓的技巧》)
解讀:這是考生在浙西大峽谷中漂流,從乘竹筏的大伯的一句“我哪清楚呦,撐了這么多年的筏子,我只知道哪里安全,可以讓筏子平穩(wěn)地通過,要想去 避讓危險干啥?”得到的感悟。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考生的感悟是多么地獨特而又深刻啊!反問句結(jié)尾,更讓讀者覺得不容置疑。
例:看浮云般的人生,望江南,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還是苦?那應(yīng)該是詩人的事情(選自2005年廣東深圳半命題“的味道”的助力能力作文《江南的味道》)。
解讀:考生明明知道在詩人筆下,江南的味道是多情的,較后還要兩個設(shè)問句來一句:“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還是苦?”并俏皮、幽默說:“那應(yīng)該是詩人的事情”,似乎與自己無關(guān),這就留給讀者以仔細揣摩品味的余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