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家有孩子,教育是頭等大事。尤其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作為家長,會有哪些反應,會怎么去幫助孩子呢?我們來看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孩子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困惑:在學校復習,環(huán)境太吵,干擾自己,效率低;在家里復習,遇到難題時不方便問老師,特別是在臨近診斷的非常時期,更會造成孩子的焦慮和無措。
這種情況下,家長們的對待、解決方式會出現(xiàn)多種不同。北京師范大學沃建中教授為我們總結以下7種:
一級家長:不聞不問
這級家長很少跟孩子溝通,一年與孩子也說不上幾句話,即使想了解情況也不親自去溝通。一級家長較大的問題是不覺得溝通重要,所以當然也就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久而久之便是對孩子的放縱。
二級家長:不敢溝通
這級家長往往內心想管,但不敢管。有的源于怕在關鍵時刻影響孩子情緒,有的是對孩子重視過度,甚至不敢“得罪”孩子。曾有一個家長在他兒子背后悄悄地向我訴苦:“沃老師,您知道嗎?我簡直生了一個‘爺爺’”,令我感到又好笑又心酸。二級家長較大的問題是不敢,雖知道溝通很重要,但真正的行動很少,對孩子的困難也幫不上忙。
三級家長:講大道理
這類家長很愛和孩子交流,溝通中多以自己說為主,針對孩子的一個問題屢抖觀點,耗時很久,像在開會。孩子的反應呢?就是:“好”,“是”,“知道了”,“嗯”……講大道理較大的弊病在于,家長講的很多,孩子可能并沒有接受,并沒有聽進去。所以,較根本的并不在于家長講的多,而是在于孩子接受了多少。
四級家長:提當年勇
這類家長的開場白是“我上學的時候如何如何”,談到自身經(jīng)歷話也極多。“提當年勇”比前面三種做法有效果,是用案例法在溝通。但是需要有前提,那就是要在孩子接受和欽佩家長的基礎上,否則孩子不會接受。但切記此種方法不宜多用,一是時代不一樣了,二是如果講過很多遍孩子會厭煩。所以提當年勇只不過是換一種說教的方法而已。
五級家長:行動感化
這類家長堅信“言傳不如身教”。一直默默付出,任勞任怨,特別是一些母親,為了給孩子節(jié)省時間,甚至早上給孩子端洗臉水,把牙膏都擠好。有個孩子被媽媽如此“侍候”了三年,成績卻每況愈下。這里要告訴家長的是,您用“付出”讓孩子看到,用來教育他、感化他是對的。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壓力,而對另一些孩子,當他不認可您的時候,就變成沒有感覺,無所謂,覺得家長這么做是應該的。當孩子沒有認識到家長是一種付出的時候,這樣做是沒有效果的,這時候更多的是應該讓孩子去體驗。
六級家長:少說多聽
這類家長話不多,首先理解孩子心里所想,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先聽孩子說什么,他與孩子的溝通一定是讓孩子全部說完的基礎上才開始的。“少說多聽”起到兩個作用,一是體現(xiàn)了家長對孩子的理解與接納,孩子訴說有時并不完全是找借口或抱怨。二是孩子壓力大,情緒不好的時候也需要宣泄,需要有訴苦的對象,父母若能成為孩子傾訴對象,那就太好了,因為這是建立在父母對孩子接納、理解的基礎上。“少說多聽”是給“不敢發(fā)問”的家長一個很好的方法,如果您不會溝通,做個傾聽者就讓您一躍成為高水平家長。
七級家長:巧妙發(fā)問
在多聽的前提下,知道孩子的問題所在,然后根據(jù)孩子沒有考慮到的問題,進行發(fā)問,針對他的問題進行溝通。溝通時把自己要說的話變成問題去問孩子,而問的問題并不是兩難問題或讓他決策的問題,而是一定能讓孩子回答“是”和“對”的問題,這個叫巧妙發(fā)問。有效的溝通不是通過說的,而是問的,也就是通過問來解決問題。這是一種高水平的溝通方式。巧妙發(fā)問較大程度避免了說教式的溝通。讓孩子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自己找尋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這樣,也才能對自己的行動有所改變。
您是幾級家長?不管我們之前是幾級,看過這7級分類之后,希望我們的家長朋友們都能夠意識到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同時掌握溝通技巧,有效交流,不僅在具體問題上幫助到孩子,更能建立起和諧、無間的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