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關(guān)于孟子的演講稿!孟子說過:“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激勵了很多遇到困難的人。關(guān)于孟子的演講稿和名言警句有很多,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關(guān)于孟子的演講稿!希望能幫到同學們。
關(guān)于孟子的演講稿1
風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軻
兩千年前,太史公司馬遷讀《孟子》,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遂廢書而嘆。老先生所嘆者,是以為利乃亂之始也。兩千年后,我讀《孟子》,也不禁廢書而嘆。我所嘆者,是前賢亞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氣和沛然淋漓的陽剛之氣。人說:大哉孔子!我則想說:英哉孟子!天地間一偉丈夫,真男人也。
讀《論語》與讀《孟子》,感受迥然有別。前者循循善誘,吉光片羽,如雨露之養(yǎng),時風之化,是典型的溫柔敦厚的儒雅風范;而后者口若懸河,滔滔汩汩,其勢不可當,“其鋒不可犯”(蘇洵),雄辯無礙,一瀉千里?鬃痈嗟臅r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氣和,大言炎炎,誨人不倦,在人們眼里是一個“至圣先師”、藹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陳說自己的為政之道,故爾常常踔厲風發(fā)、意態(tài)亢昂,有時甚至帶有火氣,言辭犀利,顯露出十足的剛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個性,有一種睥睨王者的人格風范和精神氣度。盡管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諸侯為爭霸天下,莫不紛紛采取功利主義的攻伐之術(shù),以為孟子的“仁政”治國方略“迂遠而闊于事情”,也即見效太慢而不肯采納,但在孟子義正辭嚴的強大思想攻勢下,不能不一時心悅誠服。而孟子并不為了讓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見而屈尊阿附,他無意于取媚討歡,弄個一官半職干干。他不僅沒有絲毫的奴顏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處,陷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們于尷尬難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顧左右而言他”。每讀書至這樣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嘆: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評他的孩子子路過于勇,而他的嫡傳弟子孟軻,其勇較之于子路則更勝一籌。儒家提倡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不講勇,但是,勇,實在該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書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闊的窩囊相,讓人“不足觀”,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尋出半點窩囊的影子嗎?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種樣子,肯定會怒發(fā)沖冠,大罵子孫不肖的。孟子實在是為后輩文人樹立了剛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讓劍客游俠武裝專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記載,一次,孟子要去朝見齊王,齊王正好派人對孟子說:“寡人本應去拜訪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風吹,如果你能來朝,我可以接見你。”孟子一聽這話,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說:“剛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見王。”第二天,孟子卻到東郭大夫家吊喪。公孫丑說:“你昨天托辭有病,今天卻去吊喪,這樣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氣壯地說:“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為什么不能去吊喪?”以臣子的身份公然與君王較勁,沒有一身的正氣、骨氣、膽氣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話說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都是男人,誰怕誰呀!又有一次,孟子離開齊國,在晝邑歇宿。一個人想替齊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樣端坐著跟孟子說話,孟子不理他,趴在幾上裝睡,那人很不高興,孟子就坦率地教訓他:對一個年長的老頭子應該懂得禮數(shù)!在孟子看來,一些峨冠博帶的君王,只不過是貪財、好色的草包蠢貨,或者是率獸食人的獨夫民賊,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英雄氣概,溢于言表?鬃又贫ǖ木汲几父缸幼拥木V常禮數(shù),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盤接受,他提出:民為貴,君為輕。他遺世獨立,傲岸宏達,凜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
相對于孔子的“君子”學說,孟子給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格增添了一個意義深遠的概念: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漢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關(guān)于孟子的演講稿2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有這樣一個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實驗,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進滾燙的油鍋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躍而出,逃離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里,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較終葬身鍋底。由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青蛙對眼前的危險反映敏感,對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反映遲鈍。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奮進,而安逸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卻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樂,盡享舒適,常常一事無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時沉溺酒色,自我毀滅。這于青蛙臨難時的奮起一躍和溫水中的臥以待斃是何其相似。
“生于憂患”是千古不變的名言,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是它較好的注冊。那時,勾踐屈服求和,卑身事吳,臥薪嘗膽,又經(jīng)“十年生聚,十年數(shù)訓”,終于轉(zhuǎn)弱為強,起兵滅掉吳國,成為一代霸主,勾踐何能得以復國?這是亡國之辱的憂患使他發(fā)憤、催他奮起的結(jié)果。這說明,當困難重重、欲退無路時,人們常常能顯出非凡的毅力,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拼死殺出重圍,開拓出一條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們卻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樂”。這方面的例子莫過于闖王了。1644年春,闖王攻入北京,以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農(nóng)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義時打天下的叱咤風云的氣魄喪失殆盡,只圖在北京城中享受安樂,“日日過年”,李自成想早日稱帝、牛金星想當太平宰相,諸將想營造府第。當清兵入關(guān),明朝武裝卷土重來時,起義軍卻一敗不可收拾。這令我想起歐陽修說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老。險情環(huán)生時人們能睜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險為夷;安逸享樂中卻意志消退,銳氣全無,結(jié)果一敗涂地。
關(guān)于孟子的演講稿3
我心目中的孟子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我心目中的孟子》。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 ,但他還活著……”
兩千多年前,一位衰弱的老者,眺望茫茫宇宙,心事浩然,他一生事業(yè)無成,感到人世渺小,天道無情?墒,青山依舊,只是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長的嘆息便化作一絲涼風,吹徹古今。
他就是孟子,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華夏民族歷史上的輝煌人物。他如一杯美酒,雖歷千年,卻愈品愈醇;他就像那一輪明月,時間再久,依然故我;他就像一顆星星,不,他就是一顆星,在那動蕩的年代,真正的學問 的智慧,難道不是黑夜里的星星嗎?
是他,一生追尋,周游列國,顛顛簸簸。面對這一廢墟,他試圖挽狂瀾于既倒,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當他的弟子們在車上呼呼大睡,哈欠連天,一臉凄迷與懷疑時,只有他目光炯炯,自信目標就在前方。他一生提倡“仁政”,實踐“仁政”,改造社會為“仁政”,可他履行的只是他自己。他一意孤行,不失敗何以感人識,不輝煌何以長人志。這失敗是大失敗,是必然的失敗,他更是因失敗而輝煌。
是他,清楚地看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德與無德之分,君子與小人之別。正是因此,他提出一系列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他善養(yǎng)浩然之氣,將“養(yǎng)浩然之氣”作為道德修養(yǎng)的目標。在它的基礎(chǔ)上逐漸形成了氣節(jié)的觀念,讓中華民族逐漸產(chǎn)生了民族的魂。
是他,在那個帝皇一怒,服尸百萬的年代,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那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怪誕言論。將以民為本的思想搬上了中國封建歷史的舞臺。“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辛辣的語言指出“失民心者失天下”。民是立國之本的道理。
是他,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他不會種地,不懂收獲,更不會蒸饅頭,那我們就能鄙夷他不如一個農(nóng)夫一個饅頭師傅嗎?我們需要的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還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夫?一個農(nóng)夫,耕來耘去,不過他那一畝三分地,所養(yǎng)活的不過是他自己和他的家人。而孟子所耕耘的是文化之荒,是文化之田,他給予我們乃至世界的,由如何估量?
這就是孟子,當你較需要的時候,他會在你身邊,為你點亮哪怕微弱的火光,指明你前進的方向。因為有了他,我們才有了學習生活中幸福的一刻。
較幸福的時刻就是被感動的時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相關(guān)推薦:關(guān)于孟子的作文素材匯總
愛智康小學教育頻道為分享的關(guān)于孟子的演講稿到這里就結(jié)束啦,更多關(guān)于名言警句大全資料輔導的課程,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學習靠的是日積月累,絕不可以眼高手低。只要大家學習認真,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