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2019年北京高三一模語文重點課文復習之《紀念劉和珍君》!一輪復習到底復習了多少內(nèi)容呢?作者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是非常鮮明的。他憤怒地控訴段政府虐殺愛國青年的暴行,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其實是對“三·一八”慘案的述評。愛智康助力高考,下面是2019年北京高三一模語文重點課文復習之《紀念劉和珍君》!同學們,加油!
想要了解2019年高考一模的相關(guān)資料,請點擊加入【愛智康高中交流福利群】 ,并直接向管理員“小康康”索取!愛智康高中交流福利群會不定期免費發(fā)放學習資料,高中以及高考政策等相關(guān)消息,請持題目,續(xù)關(guān)注!
2019年北京高三一模語文重點課文復習之《紀念劉和珍君》(一)
1.主題思想
這篇課文的中心內(nèi)容,主要是評述“三一八”慘案。
讀這篇課文,只要分析一下描述的幾個方面,概括一下魯迅對每一方面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就不難把握全文內(nèi)容了。作者對反動勢力、愛國青年和處于中間狀態(tài)的所謂“庸人”,分析得非常透徹。反動勢力包括段祺瑞執(zhí)政府(或稱“當局者”)和“幾個所謂學者文人”(或稱“有惡意的閑人”“流言家”),當然也包括“懲創(chuàng)孩子”的“八國聯(lián)軍”,還有“中外的殺人者”,但本文鋒芒所向主要是段政府和流言家。對愛國青年,魯迅突出地描寫了劉和珍,還提到楊德群、張靜淑和“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擴大一些是數(shù)百死傷者,再擴大一些是請愿的群眾。處于中間狀態(tài)的“庸人”,魯迅又稱他們是“無惡意的閑人”。
作者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是非常鮮明的。他憤怒地控訴段政府虐殺愛國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無恥的流言,無比沉痛地悼念劉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獻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誡愛國青年要注意斗爭方式,另一方面頌揚“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勇毅,激勵人們“更奮然而前行”。
“奮然而前行”的方向、目標是哪里?作者在本文中沒有直述,可以從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批判、控訴中領(lǐng)悟得到。“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這世界是“似人非人的世界”,作者痛心疾首地說“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他痛心于我們民族的“衰亡”,痛心于衰亡民族的默無聲息,渴望“爆發(fā)”,呼喚“爆發(fā)”,用“血戰(zhàn)”來消滅黑暗勢力,開辟一個新的世界,這是一個理想的新世界,在這世界里沒有暴力,沒有侵略,沒有紛爭和流言蜚語,人們都合理地生活,幸福地做人,安心地勞動和讀書。
2.結(jié)構(gòu)分析
全文七個部分,作者已經(jīng)標明。七個部分都是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但是各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又有所不同。先進、二部分說明為劉和珍寫一點東西的緣由,第三、四、五部分是“記念”的主體,第六、七部分探究這一次請愿運動對于將來的意義。這是文章的結(jié)構(gòu)框架,透過這結(jié)構(gòu)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內(nèi)在思路:文章起始是寫作本文的緣起,即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然后記述劉和珍生平事跡和遇難經(jīng)過;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再深入一步,總結(jié)“三一八”慘案的教訓,指出這一慘案對于將來的意義。下面詳述之。
(1)關(guān)于文章緣起(課文先進、二部分)。分兩步,先說“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以紀念死難者;再說為使庸人不忘卻,要人們牢記這筆血債。
理清這兩部分思路,可以領(lǐng)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深刻。為什么當時的中華民族淪為“衰亡民族”,為什么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依然能夠維持?魯迅深知其原因在于中國庸人太多,他們的良知并未泯滅,慘案也曾使他們感到悲哀,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其實不過是兩星期,一切就淡漠了。拯救中國首先要改變庸人大眾的麻木的靈魂,魯迅認定自己的使命就是療救愚弱的國民的靈魂,喚起民眾。
從寫作的緣起落筆是常見的思路,為什么關(guān)于寫作緣起說了那么多的話,也就是為什么思路在先進、二部分老圍繞這一點展開?可以看出,作者借寫作緣起這個話題,把發(fā)生慘案兩周來各方面的動態(tài)都概括進去了。在愛國力量方面,提到了學校舉行追悼會,程君深情地懷念著劉和珍,可見正義力量并沒有屈服于段政府的淫威,他們照樣悼念被誣為“暴徒”的遇難者;在反動勢力方面,提到了“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對中間狀態(tài)的市民,則勾畫了他們淡漠的情狀,此事在他們心中僅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一句,就是對當時政治形勢的概括。再則,魯迅把兩周來自己感情的歷程也坦陳在讀者面前,這種感情就是大悲,大哀,大憤,大怒,為全文營造了濃郁的抒情氛圍。
(2)關(guān)于烈士事跡(課文第三、四、五部分)。先依時間順序,從平時到遇害。遇害又分兩步,從事件概況到遇害細節(jié)。
進一步探究第三、四、五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就能更深入一步。
第三部分寫劉和珍,寫她的正義感、責任感和反抗精神,這樣一個熱血青年“欣然前往”請愿,是很自然的。所謂“受人利用”就不值一駁,使人對流言家的下劣感到可卑、可惡。作者寫劉和珍,反復寫她“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其意蘊是說,世上哪有這樣的“暴徒”?段政府反誣她們?yōu)?ldquo;暴徒”,不但不值一駁,而且充分暴露出他們自己的暴虐。第五部分再詳述劉和珍的遇害經(jīng)過,鐵證如山,證明真正濫施暴虐的是段祺瑞執(zhí)政府。
(3)關(guān)于請愿事件的意義(課文第六、七部分)。談到請愿的意義,一般人只是肯定和贊揚,而魯迅思想深刻之處,就在于不一味肯定,而是總結(jié)教訓,提醒青年們改進斗爭方式。我們能體會到,魯迅當年在群眾斗爭面前,確實是一位導師。他既不單純地肯定和頌揚,也不過多地否定,把慘案當做無謂的犧牲而大潑冷水。他從“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規(guī)律和舊中國沒有合法斗爭權(quán)利的現(xiàn)實出發(fā),冷靜地總結(jié)血的教訓,告誡斗爭者改變斗爭方式。思路從否定的一面又轉(zhuǎn)向肯定的一面,篇末便不致于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們前仆后繼奮然前行,收束在高昂的吶喊聲中。
魯迅探究這次事件對于將來的意義,概括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這跟第三、五部分的思路也是相聯(lián)系的。魯迅對于中國女性的認識,隨著婦女的解放,不斷為事實所證明。
2019年北京高三一模語文重點課文復習之《紀念劉和珍君》(二)
一、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近現(xiàn)代較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亭,后改為豫才。母親魯瑞、父親周伯宜。1898年去南京求學時改名周樹人。魯迅(周樹人)是老大,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風箏》里的弟弟)。“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從此成為世人較崇敬的筆名。魯迅是中國近現(xiàn)代較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較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二、重點字詞
本課的生字詞的語音、字形及部分字詞的含義是必須掌握的重要知識點。
三、背誦語段
記念劉和珍君作為高中階段的重點課文,其背誦的段落也是大家必須掌握的重點。
四、重點句子理解
掌握本文的重點語句有助于大家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及文章特點。
五、全文結(jié)構(gòu)
文章結(jié)構(gòu)可以幫助大家清晰的了解文章脈絡(luò),方便大家分開段落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2019年北京高三一模語文重點課文復習之《紀念劉和珍君》(三)
1、既然作者反復強調(diào)”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為什么又說“我實在無話可說”?
明確:①青年的血:艱于呼吸視聽;②文人學者:悲哀出離憤怒。這樣寫既揭露了的敵人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現(xiàn)了作家的憤怒和悲痛。
2、文章開頭作者如此鄭重其事的說明本文的寫作時間“中華民國十五年”,其中有何深意?
明確:含有揭露和諷刺意味。中華民國并非人民的民國,而是屠殺人民的機器。
3、“以我的較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一句,他們指什么人?“快意于我的苦痛”怎么理解?
明確:“它們”指反動派 。“快意于我的苦痛”實際是警告反動派別高興的太早,總有一天血債必將血償!
4、“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真的猛士”指什么?“慘淡的人生”什么意思?“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別指什么人?
明確:“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慘淡的人生”指反動派統(tǒng)治下的黑暗現(xiàn)實。“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別指看到黑暗現(xiàn)實,哀痛于國家和人民而無力改變的人和敢于正視黑暗現(xiàn)實,為國為民敢于斗爭敢于犧牲的人。
5、解讀“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這段話。
明確: a、“慘象”指反動軍閥的血腥鎮(zhèn)壓;“流言”指御用文人的無恥誣蔑。這兩個詞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有形的刀槍加上無形的刀槍,這就是中國式的專制統(tǒng)治,這就是中國式的白色恐怖!正是這野蠻而嚴密的專制統(tǒng)治,使得我們的民族逐漸消亡,以致“默無聲息”了。
b、“沉默”有兩種含義、兩種結(jié)果:一是“爆發(fā)”,沉默的過程是積蓄力量的過程,是爆發(fā)的先兆;一是“滅亡”,甘受壓迫,國家、民族更加衰頹下去。作者選用選擇復句,啟示人們:事情已到了盡頭,對中外反動派說什么也沒用,必須起來斗爭,表明了作者的斗爭意志和殷切期望。
6、解讀“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孩子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這段話。
明確:
a、先進句中的“這”指代“三個女子的從容”;第二句中的“這幾縷血痕”指的是“三一八”大屠殺。
b、“偉大”一詞有 “贊頌”說與 “反語”說。持“贊頌”說的認為這一部分的中心是贊頌劉和珍等愛國青年沉勇友愛、臨危不懼的精神,另外在此句中“當… 的時候”這一介賓短語使用并不恰當,用了這個介賓短語使句子成了無主句,如刪去,就不難理解“這”指代前一句,側(cè)重點是“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驚心動魄的偉大”是贊頌主和珍等人的勇敢行為和不怕犧牲的精神。 持“反語”說的認為這是諷刺執(zhí)政府對愛國青年的攢射,這樣也就能與下文的“偉績”、“武功”等反語相協(xié)調(diào)一致。
c、“文明”“偉績”“武功”部運用了反語的手法。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贊頌三個女子臨危不懼、沉勇友愛的偉大精神,揭露殺人者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作者萬分悲憤的心情。
7、解讀“我向來是不憚以較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這段話。
明確:句中的“中國人”是指反動的統(tǒng)治者。魯迅一向把敵人看得很壞,認為“以較壞的惡意”來推測他們都不會錯。“然而”一轉(zhuǎn),指出段政府這一次壞到連作者都懷疑了——陰險狠毒之甚真是壞出了格。
8、說到請愿的意義,一般人只是肯定和贊揚,而魯迅對徒手請愿是什么態(tài)度?你怎樣理解?
明確:不贊成,應改變斗爭方式――
“大量的木材”喻指代價巨大的流血斗爭;“其中”指流血斗爭。作者用煤的形成來比喻犧牲巨大才換來了社會的一點進步,作者以“煤的形成”作比喻,深刻闡明“人類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往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前進一小步,而且“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由此,沉痛地指出這次慘案的經(jīng)驗教訓,意在告訴國民認清反動統(tǒng)治者“吃人”的本性,吸取血的教訓,改變戰(zhàn)斗方法。
9、作者引用陶淵明的詩,用意何在?
明確:作者認為盡管請愿收效甚微,但對社會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勇士們的鮮血不會白流。
10、作者是怎樣評價烈士死難的意義的?
明確:a、高度贊頌——
“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
這是個單句,主語是“事實”,謂語是“為”,賓語是“明證”。作者通過這一單句高度評價了烈士死難的意義,謳歌了劉和珍等臨難從容的勇毅精神。
b、將來意義——
“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明確:①這個并列復句,十分恰當?shù)卦u價了“三·一八”死難烈士對于將來的意義。盡管,在這“并非人間”的世上活著的,有許多是“茍活者”,但即使是“茍活者”,也將從壯烈的事件中看到一點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將越來越多,先驅(qū)者的壯烈精神將激勵、鼓舞他們更加勇猛堅定地去斗爭、前進。
、“茍活者”首先是說自己,因為魯迅先生嚴于解剖自己,同時也是為映襯劉和珍等人的勇毅形象。“茍活者”也說那些不敢斗爭,暫得偷生的“庸人”,魯迅先生希望這些人能看到希望,起來戰(zhàn)斗,這也是戰(zhàn)斗的號召
11、文后作者又說“嗚呼,我說不出話,”作者明明說了這么多,怎么又說說不出話呢?明確:在此,表達了作者無盡的悲憤和深深地歉意。
主題
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其實是對“三·一八”慘案的述評。作者的筆觸涉及到三類人:反動勢力、愛國青年和處在中間狀態(tài)的所謂的“庸人”。他憤怒地控訴段政府虐殺愛國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無恥的流言,無比沉痛地悼念劉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獻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誡愛國青年要注意斗爭的方式,另一方面頌揚“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勇毅,激勵人們“更奮然前行”。高度表現(xiàn)了一代偉大作者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和深邃獨到的思想,能夠激發(fā)我們青年的愛國熱情。
相關(guān)推薦:22019年北京高三一模語文重點課文復習高一上總結(jié)
愛智康高中教育頻道為大家分享的2019年北京高三一模語文重點課文復習之《紀念劉和珍君》到這里就結(jié)束啦,有關(guān)北京高考一?记拜o導及考后規(guī)劃的課程,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2019年高考距離大家越來越近,同學們一定要把握現(xiàn)在,有困難克服一下,拿個好成績。